新冠病毒感染强调综合治疗******
近期,一些治疗新冠的抗病毒药物受到高度关注。与病毒“交战”,真有所谓的“特效药”吗?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突然成为“抢手货”,价格也随之猛涨,公众有必要储备吗?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就此进行了解读。
“目前,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仍然强调综合治疗,包括对症支持治疗、早期抗病毒治疗、早期氧疗、免疫治疗、抗凝治疗等,对于重要的脏器衰竭,如呼吸衰竭等,还要有呼吸支持治疗以及脏器功能的支持等。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,抗病毒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抗病毒治疗包括口服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。
“但病毒感染应该说没有特效药。有一些针对病毒的,比如能够抑制和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,可在病程早期使用。”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介绍,有的药物要求5天以内使用,其实最有效的时间是2天以内。病毒刚进入人体、刚开始复制的时候使用药物干扰病毒的复制,能够减轻病毒的载量,进而减少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,再加上自身的抵抗力,就能减少它向重型、危重型发展。
“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来清除或抑制病毒,减轻临床症状,缩短病程,降低重症风险,最终降低住院和死亡的风险。它的特点是口服,比较方便,在医院、社区、诊所、门诊都可以使用。”王贵强建议,老年人、有基础病的、没有打疫苗的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优先使用,降低重症风险,一般人群感染后使用价值并不大。
童朝晖提醒:“如果病程超过5天,已经进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的时候,这些抗病毒药是没有效果的。”
抗病毒药物使用不当会出现哪些风险?王贵强说,抗病毒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,也有药物之间相互作用。
“像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就不能同时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物,否则就会出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。有些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人,有时候要调整剂量,甚至不能使用,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来使用这类抗病毒药。”王贵强说。
“有的群众一听‘特效药’,就给老人备点放在家里,老人就直接使用了,如果没有阅读说明书,风险更高。”童朝晖建议,服用药物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,或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。
近日,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也引发不少网友求购。对此,王贵强介绍,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能够减少炎症反应,但只建议在治疗重症病人时使用,“基本都是进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,而且要在出现炎症因子风暴等特定情况下使用才有效果,不适合在家里使用,也没有预防新冠感染的作用,因此不建议在家里储备”。(记者 崔兴毅)
昆明机场2022年出入境货机数量较疫情前增305%******图为民警为乘客办理手续。 昆明边检站供图
中新网昆明1月6日电 (赵云鹏 何美琪)记者6日从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,2022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,昆明机场口岸出入境货机数量大幅增长,该站全年累计保障出入境货机5600余架次顺畅通关,比2019年(疫情前)增长305%。
据昆明边检站统计,2022年该站共查验出入境旅客15万余人次,国际客运航班1100余架次,与2021年相比,出入境旅客人数增长49.6%、出入境客机增长56.9%。
2022年,昆明边检站推出“货机查验一航班一对策”“货机查验绿色通道”,采取点对点的保障模式,畅通贸易物资边检“绿色通道”,确保货机24小时不间断顺畅通关,确保国际货运链通畅有序,以口岸快速通关,保障外贸“生命线”。
据悉,国家移民管理局自2023年1月8日起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。从当日零时起,昆明机场国际入境客机、货机查验工作将由S1卫星厅查验专区迁至T1航站楼入境查验现场进行,届时将同步恢复口岸签证签发,恢复执行24/72/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,依法签发临时入境许可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